-
毛圣博:以创始人为先,从源头驱动创新|长江MBA20周年
-
作为长江MBA2008级校友,毛圣博已经深耕于创投领域十余年。在加入奇绩创坛之前,他曾在启明创投工作并联合创立熊猫资本。他在行业内的专注努力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被《财富》中国评为“40岁以下40位商界精英”和被投中评为“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30”。投资的项目包括摩拜单车、旷视科技、七牛云、石头科技和影石科技,其中一些已经成功上市或退出。今天,他有着双重的角色--是创业营老师,更是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毛圣博说他们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和团队一起探索YC模式在中国的落地。打一个比喻的话,就像打造一个“创业者的研究生院”,从0到1陪伴并加速创始人们成长。
“因长江而变”这是长江人经常提及的一句话,毛圣博对此感概颇多。从程序员、到风险投资人、到基金管理人,再到创业营导师。长江带给他的,不仅仅是飞跃式的职业转型机遇,更是一次次敢于拥抱风险的勇气。
对于毛圣博而言,保持不满足、保持开放是个常态。他不断与创业者们交流和学习,持续扩充自己的数据集,以”大模型“式的训练方法,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投资人的感知力与品位。
在长江即将引来20周年之际,毛圣博带来了许多祝愿。他期待着新生代学弟学妹们能够不断向长江注入年轻的活力,在这个时代中扛起更多的责任。
坚持长期主义,创造为先
奇绩创坛致力于从源头驱动创新,为创业者提供联合创始人般的孵化以加速他们的产品市场匹配。作为中国早期创业生态圈的新物种,奇绩创坛本身就是一家创业公司;作为创业营导师,毛圣博也以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心态帮助他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担任双重创业者的角色。
“创业有一部分是可以被训练的,可以加速创业者,引导他接受一些更加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更快走上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和迭代之路。长期做下去,创业者们会逐步形成一个互相认同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优秀创业者的密度能够互相带来正向影响,互相帮助,那么这个社区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这正是奇绩创坛想要通过长期努力,不断构筑的社区的模样。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创业者一起打磨他们的创业想法。我们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思考如何创造人们真正很想要的产品。所以当一个创业想法产生时,我们通常可以较快地判断这个点子是否有潜力,会在哪个方向延展,如何帮助这个小想法裂变出更大的价值等等。
“我觉得这真的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情。”在这个能够可以不断探索、感知、创造和反思的领域,毛圣博充满太多热爱。
回顾自己的创投生涯,毛圣博谈到了他的两个五年。
第一个五年是在启明创投做投资人的五年。此前,毛圣博是一名程序员,长江MBA的学习让他在毕业后考虑转型。当年换行业正好赶上金融危机,不过毛圣博还是通过了层层选拔后进入启明创投,后来他才知道他是启明招募的第一个国内MBA。他回顾称,这是他高速成长的五年,帮助他实现了从技术向投资的转变。
第二个五年是创业的五年。毛圣博与MBA的同窗们共同创立了熊猫资本。“创业是最快加速一个人成长的方式”。的确,创业让他认识到之前所参与的投资业务只是冰山一角,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投资人,需要他不仅仅管理基金,还得募资、做决策、带新人。
站在一个更高和更广的角度,经历过多个投资周期后,毛圣博对VC投资和自身兴趣都有了更深的认知,也让他的视野转向了早期阶段的企业。
勇于突破常规,保持开放的胸怀
初创期投资与创业孵化的过程,犹如伯乐寻觅千里马,这是一个双向的奔赴。
毛圣博说筛选高潜力创始人的标准,离不开三个关键品质。
第一是think different,好的初创项目在刚起步时通常有着“不同凡响”的思考,有着颠覆性、创造性的认知。第二是热情,创业维艰,需要有足够的热情坚持。第三是信念和强大的心脏,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能够坚定自己是对的。
伟大不能被计划,世界上最伟大的指南针,反而有可能导致我们迷失方向,而一种神秘的、未知的方法,却令人惊讶地被证明是通往伟大的正确路径。毛圣博在创业公司上也看到这么一个规律。
对于伯乐而言,识别千里马同样需要勇于突破常规,保持开放的胸怀。这与乔布斯一生经验的总结“Stay Hungry,Stay Foolish”所讲的道理其实是非常相似。毛圣博将其解读为“永远保持不满足、永远保持开放心态,这是在创投圈成为一名真正伯乐的基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培养出伯乐的眼力和能力并不容易。
毛圣博指出这个过程就像是训练一个大模型。“我觉得人和大模型其实很像,要有非常优质的数据,然后要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把这个数据消化了,最后把这个数据融合到自己现有的模型上,或者更高层次上能创建新的模型。”
对于毛圣博而言,保持不满足、保持开放是个常态。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保持对市场趋势以及新兴技术的高度敏感,他通过不断与创业者们交流和坚持学习,持续扩充自己的数据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可以真正帮助到创业者的创业“大模型”。
寻求改变,MBA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
许多选择攻读MBA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我将成为怎样的人?这也是当年毛圣博曾经纠结的问题。
但他深信“寻求改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通道”。当时,MBA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颖的事物,能够提供国际视野教育资源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在考虑时间成本以及后续想在国内发展之后,毛圣博毅然决定前往长江,投身一年的全职MBA学习。
从程序员转型为投资人并不容易,学习MBA的课程学习帮助他建立了有效的思考框架。例如,波特五力模型的学习让他在后续的投资中,能够在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调研中有一个清晰的行业分析框架。同时,对于一个行业新手来说,最快入门某一个细分行业的方法就是咨询业内人士。毛圣博可以向班级里来自不同领域和细分行业的同学请教,也让他更加顺利地度过了转型时期。
对于毛圣博而言,在长江商学院收获的不仅是职业的转型,还有一群如同家人的朋友。
毕业后正值金融危机刚结束,彼时市场还没从崩溃和萧条中恢复过来,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不同于往年毕业前就能找好工作,毛圣博那一届的同学们毕业后在学校边上一起租了房子,每天一起找工作,一起吃饭、分享面试经验和互相鼓励。对于毕业生而言,这本应是非常焦虑的事,但回想那段时光,毛圣博并不觉得日子难过,而是觉得因祸得福,收获一群凝聚力和团结力很强的同学。
在下一个浪潮中勇立潮头
取势、明道、优术。这是长江的校训,也是毛圣博时刻谨记的理念。
“这三个词是按照顺序排序的,趋势是最重要的,对于投资领域更是如此。”谈及趋势,毛圣博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The next big wave”。
眼下,OpenAI正在引领着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毛圣博认为这与上一代人工智能有着本质不同,他将其比喻为从思想的马车进化到蒸汽机的阶段。
“这一轮的大模型或者说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很可能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商业模式、社会组织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翻天覆地的变革。”
如何能在这种剧烈的变化中永立潮头?毛圣博认为靠的是创始团队的进取精神。
公司可以被看为一种生物,它是基于创始人的基因发展起来的。更换创始团队就像换了器官,可能产生很强烈的排异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创始团队离开后的公司普遍面临找不到合适继承者的问题。同时,如果创始团队躺平,不再成长,公司也将随之停滞不前。
对于个人而言同样,保持进取精神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毛圣博的好奇心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贯穿于生活始终。他热爱阅读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认为,阅读实质上就是接触高质量的信息,仿若与大师进行一场对话。而旅行千里,则让你结识各种各样的人,领悟到不同国家与地域的多样存在,帮助你以独特的视角窥探这个世界。
现在经常和90后和00后一起工作,毛圣博觉得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担当、有想法、有活力的。
“每个人的命运会被公司的命运所放大,公司的命运会被行业的命运所放大,行业的命运最终跟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毛圣博期待着新生代学弟学妹们能够不断向长江注入年轻的活力,在这个时代中扛起更多的责任。
毕业后,毛圣博依然会时不时回到龙柏校区,与昔日的同学们小聚一番,在当年上课的地方畅谈。因为相聚长江,大家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曾经毫无保留、互相支持的真心仍是不变的。“We are Family!”这是毛圣博对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称呼,也是对长江作为家的肯定和感恩。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MBA ,侵权立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