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经贸MBA先导大讲堂(2024年第一期)| 中国流通革命的演化和趋势
-
厚德精业,守正出新。2024年7月20日晚,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先导大讲堂于线上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经济学博士陈立平以《中国流通革命的演化和趋势》为主题进行分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陈立平
陈教授在分享中就中国流通业的三次革命性变革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展望了未来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他首先对流通革命的概念及变化做了基本介绍,流通革命的概念最早是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林周二教授在《流通革命》一书中提出的。为了适应经济高度增长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需求,必须改变日本流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太多的状况,这种以缩短流通渠道为目标的流通业重组可称之为“流通革命”。 陈教授重点剖析了中国的三次流通革命。第一次流通革命聚焦于现代化转型,以法国家乐福引领的欧式大卖场模式为标志,通过“进销差价+入场费+账期”的创新盈利模式,重塑了中国超市及便利店的经营格局。第二次流通革命以效率化为核心,伴随着2010年后淘宝、京东、美团等电商巨头的崛起,互联网与资本深度融合,对传统零售业进行深刻改造,推动零售进入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全渠道时代。特别是2015年后,面对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加剧,线上平台加速向线下渗透,如阿里集团通过收购银泰、大润发并孵化盒马生鲜,实践新零售理念,不仅极大程度提升了消费便利性,还通过数字化与多渠道策略显著增强了企业经营效率。陈教授表示,尽管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在购物体验和经营效率上带来革命性变化,但在深化以顾客为中心、全面提升流通整体效率、创造更多顾客价值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三次流通革命指疫情导致的低价格化,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正叠加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可逆的人口负增长,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单身群体的增大等将给中国零售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全球疫情持续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叠加通货紧缩、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中国零售市场正经历第三次流通革命——低价格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行为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展现出强烈的节约意识,对性价比、健康、便利性和独特性的追求日益增强。同时,在店铺选择上,低价格、距离近、便利性和综合性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陈教授强调,通货紧缩下的零售变革将带来空前的价格竞争,未来三年食品零售业价格进一步降低将成为趋势。这一趋势对传统大卖场构成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促进了新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如折扣店的快速崛起。他认为,衡量第三次流通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流通机构的效率提升。陈教授表示,未来,中国流通体系需要在零供合作上达成战略共识,通过信息共享和组织一体化合作,对成本进行系统化优化。同时,面向消费者提升整体效率,推动批发与零售一体化发展,制造商则需扮演好OEM与品牌营销的双重角色。 陈教授的深入剖析为中国流通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中国流通业需不断创新求变,以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至此,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先导大讲堂(2024年第一期)圆满结束。
内容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教育中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