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法商之九】肖富荣:法商管理就是守住底线,创造无限
-
【探秘法商】是中国政法大学MBA特别访谈栏目,着眼法商特色,对话商院大咖、学者、校友。通过文字感受一流法商教育的独特魅力和品质,还原真实的名校面貌和深厚底蕴。碰撞多元见解,启发深度思考,共同探索法商领域的无限可能。
▎探秘法商第九期
▎【本期嘉宾】肖富荣: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兼MBA招生部主任
肖富荣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故事,应当可以算是一部“中篇小说”。从1995年入学法大,到2009年回到商学院工作,再到2023年的金秋10月,他已经与法大共度了6500多个日日夜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他对于母校的情谊流淌至今、历久弥坚;他对于教育的热忱也依旧奔腾不息。这是一份漫长且复杂的事业,他一直坚持不懈,只为继续传递这一份温情与力量。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兼MBA招生部主任肖富荣老师,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热爱与责任的故事。
01
风雨共济28年,是终点亦是起点
1995年,还是一名学生的肖富荣顺利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就读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他也是这个专业开设以来的第一批学生。
追溯建院历史,可以知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就是依托1995年设立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而成长起来的,在2002年整合了经济、管理和法律师资及教学资源基础上正式组建。因此今年是法大商学院成立的第21年,也是肖富荣老师与法大结缘的第28年,所以论起“校龄”,肖富荣老师还要比商学院“年长7岁”。
法大商学院的立院之本是“法商结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这种主张——要培养懂管理、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五大模块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当时的“肖同学”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直到毕业多年以后,才感受到这种培养理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1999年从法大毕业之后,我先后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咨询公司等等工作了十年之久。进入国有企业之后我参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国有企业改制,这是很庞大的一件事,过程中涉及到商业、法律,以及沟通、方案撰写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在法大培养起来的这种综合型知识结构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法商结合的理念之于我也愈加深刻。
阔别学校十年,但是肖富荣老师和法大的联系始终没有断,对母校的感情也从未消减。大概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9年,肖老师以全新的身份再次回到法大,参与MBA项目的初创工作。因此他不仅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第一批本科生,其实也是法大MBA中心的第一个正式员工。
02
从零到一,这是一场真正的拓荒
一间平房、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有线电话,这就是MBA项目创办初期的全部办公条件了。虽然现在听起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当时,新的教学楼还未建成,能够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已经非常不错了,条件不可谓不艰苦。
甚至在肖富荣老师最初进入学校的时候,很多预算都没有,有时候还要“自掏腰包”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后来项目正式启动了才逐渐解决了问题。团队也逐步建立,招生、教学、学工、行政、财务等部门人员开始配齐。如果不是出于对学校、对项目坚定的信心,很可能坚持不下来。
这种坚定来自于创始院长孙选中教授,他对于法商教育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我自己对于未来的判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一种基本遵循,因此法商结合的教育必然会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受欢迎的培养模式。
然而从零到一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任何成型的方案可以参考借鉴,只有不断摸索与尝试。那确实是一段艰苦的日子,但现在回想起来,肖富荣老师心里更多的却是感动和激情:因为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唯一确定的是,这件事我们要做,并且一定能做成,而你正置身事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09年的时候,微信还未面世,线上交流还都是通过QQ进行。那段时间肖老师最喜欢听到两个声音:一是电脑QQ新消息提示的“嘟嘟”声,二是座机电话铃响起的声音。因为这代表有学生咨询MBA项目,代表有人在关注政法大学。因此每当有新消息弹出,肖老师都会特别兴奋。
那时候王霆老师和肖老师共同负责咨询工作,他们会把学生们的问题整理成册,再去指导别人如何为学生们进行解答。
第一份招生简章、第一个MBA招生网站、第一句宣传标语……这些都是我们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所以当站在宣讲会的讲台上的时候,当我在介绍项目的时候,我感觉是在分享法大MBA的创业故事、我们的母校、我们的学院。
首届MBA项目的招生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即使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筹备工作,但是能不能招来学生、能招来多少学生,在所有人心里仍是未知数。
法大MBA的学费在当时的MBA项目中并不算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价值非常关键。得益于在企业中多年营销管理、客户维护的经验和知识,肖富荣老师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各种宣讲会,甚至会主动和很多辅导班中的一线班主任建立联系,自己打磨话术,通过他们去一点点传达法大MBA的特色和价值。甚至他自己也申请报考了首届法大MBA项目。
我想,如果我自己不考一遍MBA,就无法说服、指导学生来考这个MBA。
03
用规则创造价值,
在敦厚方正间诠释管理精神
“法商管理”四个字的由来也要追溯到创业初期。社会上关于法商的概念其实有很多,例如法商结合、法商融合、法商精神等等,但法大商学院想要用一个词最精准地定义他们的MBA项目。
于是整个MBA的“创业团队”聚在一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头脑风暴,最终学院形成了“法商管理”的概念,并且法大商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在研究生层面自设了法商管理专业的学院。
我想这应该是法大MBA的一个‘魂’,是其根本上有别于其他项目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不同阶段的法商管理,其内涵也是不同的。最初的法商融合,是知识的融合,需要学生掌握广泛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课程,以实现知识的融合。当进入MBA阶段后,学生则必须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这就是“法商管理”阶段,包括合规、风险审计、督查等等动作,最终目的实现“用规则”为企业创造价值。
用更加精炼的话说,就是用规则创造价值,不因为追逐利益而漠视规则,也不因为畏惧风险而局限于规则。
法商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能落地,也是得益于“举校”办学模式,MBA中心不仅能整合“七系一所”的全商学院师资,还可以整合其他院的法学师资及社会师资。
这几年,法大商学院将“法商管理”从理念到实际落地进行了多维度地深化。首先是“场景设置”,商学院院长商文江教授就讲到,企业经营,无非是以下三个环节的联动:企业前台——方向把控及决策;企业中台——业务执行和协同;企业后台——监督及风险把控。肖富荣老师也援引商院长的观点,说道:“商学院也好,企业经营也好,围绕着企业前、中、后台,你要有对应的领域跟方向,如果不完整就没有竞争力,也不可能有特色和品牌。”
其次是“课程群”的建设,这也是目前MBA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如商院长强调的,法大MBA项目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面,要站位在“治理”的层面,关注企业整个经营链条,整合商学院、法学院,甚至包含其他外部院校、合作单位的教学资源,打造了法商融合课程群等等,把课程做实,让同学们能够更多元地接入课程。
在课程和师资之外,案例教学也是法商融合在MBA项目中的重要贯彻途径。而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案例教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哈佛法学院,而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则借鉴了法学的案例教学方法。中国政法大学恰好具备了这种优势,借助大量已经由法院判决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增加整理了“法”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商业和法律分析,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是非常有帮助的。
“法商教材”或著作也是法商理念的又一落地。法大商学院将二十几年教学经验和法商理念进行沉淀,编撰成书,截止目前不完全统计,法商教材或著作有十余种,包括:
- 孙选中 教授《法商管理解析——颠覆经典管理的思考》、《法商架构师的兴起-案例分析》
-
- 刘纪鹏 教授《法商管理学》(上、下)
-
- 张苏彤 教授《法务会计》
-
- 柴小青 教授《法商管理思想集萃》、《法商管理之道》
-
- 胡继晔 教授《金融监管》
-
- 陈 汉 副教授《企业家法》
在案例书籍方面,法大商学院还曾与加拿大IVEY商学院联合出版四辑《法商管理案例》(慕凤丽与迈克尔.萨德主编)。
很多课只有在我们学校才有,并且在MBA同学之间是非常受欢迎的。
04
守正创新,前方尽是阳光坦途
对于法大MBA来说,法商管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要融入到具体的产业中去。商院长已提出,在MBA培养和课程体系的下一步规划上,法大将不仅仅局限于现有学科的理论体系,还要关注实体经济、关注新型工业化,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肖老师透露,商学院已经支持成立了法大医疗健康俱乐部等校友组织,将医疗行业的校友聚集在一起,促进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之今年医疗反腐势头猛烈,医疗合规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法大下一步也准备在医疗合规模块进行发力,储备师资,并依靠外部的有效力量,与产业进行纵深结合,这应该是法商在具体应用中推进的最新鲜的例子。
其次,法大MBA项目还推进了很多社团的发展,以法大MBA律师团为例,他们将具有法商管理思维的律师们聚集起来,将“来自MBA,为了MBA,一切服务于MBA”作为口号,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法商理念的培养下,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律师,更是一个企业的策略师,为企业出谋划策,化解风险,其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与传统商科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法大MBA的教育理念更注重所谓的[靠谱性]培养,这是政法大学MBA的底色,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守住底线,创造无限],这也是肖老师对法商教育的理解。
[守住底线]意味着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而[创造无限]则意味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无限种可能的合作和创新。
就在这样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们培养出来以后,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友就形成了靠谱圈。他们拥有共同的底色,信任共享,相互合作起来也会特别放心。我们政法大学的企业家,可能会走得慢一点,会走得保守点,但是不怕,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培养理念本来就是[润商有法,行稳致远],就是希望校友走得稳,走得远。
05
爱使人连结,薪火相传,
永不止息
在刚结束的2023级招生过程中,法大MBA项目达到了新的突破——实际录取294人,创下历史新高。
说明政法大学MBA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又到达了新的阶段,所以今年我们入学导向活动的口号是:向未来、新出发。尤其在新的环境下,怎么办好法大MBA,这是我们全体MBA中心老师共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对于学院及项目的未来,肖富荣老师特别强调一点:校友是一个学院最重要资产之一,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部要靠校友实现。
现在肖老师也分管校友的工作,因此他一直主张,要赋能校友发展,帮助正在持续发展的校友,用关爱的心去帮扶需要帮助的校友。这就形成了MBA项目服务的“闭环管理”。
一直以来,我都将自己定位成所有MBA同学的大师兄,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培养了14届、总计超过3000多名MBA校友,还包括学院毕业的其他校友,这都是兄弟姐妹。我爱我院、我爱我师、我爱我的兄弟姐妹,我们在这个框架下去共事,未来几十年走下去,是不是会更加有幸福感一点,也更不容易感到孤单?
以情感为支柱,以爱作为连接,这也是肖老师从事MBA项目建设多年以来,认为最核心的一点:让大家感觉这个项目有灵魂、有人性、有情感。就像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他相信这种情感是能够传递的,并且同学们一定可以感受到。
少数人力量肯定不够,希望前几届同学来影响未来的一届又一届同学,把我们融合在一起。今年每一场MBA宣讲会都邀请了往届校友或招生大使参加分享,我把这称作:组团温暖,让法大MBA真正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的项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十年早已过去,绿树已成林荫。过往筚路维艰,是不变的热爱承载过去、开启未来。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坐看云起,一路生花。
最后,肖老师再一次发出诚挚邀约,欢迎2024级考生报考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来体验在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就读法商融合型的MBA是一种什么感受!
文:郭宝莹
图:徐佳城
审阅:肖富荣
审稿:徐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