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法商】是中国政法大学MBA特别访谈栏目,着眼法商特色,对话商院大咖、学者、校友。通过文字感受一流法商教育的独特魅力和品质,还原真实的名校面貌和深厚底蕴。碰撞多元见解,启发深度思考,共同探索法商领域的无限可能。
▎探秘法商第十期
▎【本期嘉宾】 廖苏宏:中国政法大学2013级MBA集中班校友
2013年初次踏进法大校园的那天,廖苏宏没有想到自己将在这里开启长达6年的学习生活。从法大MBA到经济学博士,从企业高管到大学讲师,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转变,也是一段自我挑战的旅程。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引领着他不断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
01
拥抱法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从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廖苏宏一直投身于地产行业,为企业、政府提供土地综合开发方案规划、城市综合开发经营测算、项目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例如杭州机场高铁项目、大连荆州新机场投资项目等。这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规模,而且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单个项目规划范围能达到上百平方公里。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同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我国规章制度非常多。你需要充分领会立法精神,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管理规定。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能在决策、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复杂的部门之间、政商之间的协调问题。同时每走一步都可能需要相关的法律知识来为你的决策和方案保驾护航,如果你对法学一窍不通,很多法律问题都需要咨询专业人士,那么你肯定也做不好这些项目。
与一般人认知当中不同的是,服务于这类大型项目,往往是很难收获成就感的,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这期间需要整个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耐心和恒心,依照自己的内心所追逐的真理去走好每一步。在廖苏宏看来,这种真理和法理本身就是相通的。
工作中对商学加法学综合素质的需要,与法大MBA项目的“法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经过慎重的思考和选择,廖苏宏最终选择了报考自己心仪的法大MBA项目。
我们的课程里面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阶段,各自都有7、8门法学课程。我们的老师说,政法大学的学生不管从哪个学院、哪个专业毕业,都自带法学光芒,因为别人默认你就是懂法的人。为了匹配上这个称号,你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包括一些专业术语,对我之后的工作都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廖苏宏在法大求学的期间,大部分课程的成绩都保持在全年级第一的水平,当时他已经远离校园多年,再次拿起书本投入学习,并且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需要克服的阻碍、付出的努力自然不必多说。在他看来,心态是这一切成绩的决定因素。
既然选择了回来读书,首先就是不要浮躁,让自己变得纯粹。我曾经是招商地产厦门公司的副总,也自己开过公司,所以有老师问我,像你这样的身份,能适应回来读书吗?我告诉老师,当我决定回到校园的时候,我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学生。所有社会上的职务在校园里都会被我清零,我就是来学校学习的,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这种平和、端正的心态,也指导着他,在MBA生涯中孜孜不辍,砥砺前行。
02
回首往昔,那些令我们至今回甘的记忆,往往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你倾尽所有,努力拼搏过的岁月。
在法大MBA就读的时光,有两件事令廖苏宏感触尤深——厦门游学与全国MBA案例大赛。
与其他院校略有不同的是,法大MBA项目主张同学树立自主意识,因此所有游学活动均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策划,院方协调师资安排,协助进行完成。廖苏宏彼时已在厦门工作生活多年,出于对这座美丽城市的喜爱,他主动包揽了游学活动的组织工作。
想要办好一次游学活动,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班级同学、带队老师将近百人,持续近半个月食、住、行都需要做好规划安排。也曾有人劝说廖苏宏不要太辛苦,完全可以把事情委托给旅行社执行,但是这不符合廖苏宏凡事必尽心竭力的行为准则,他不想糊弄自己,也不想糊弄老师和同学。
厦门游学手册
从落地厦门开始,参与游学的每个人就感受到了廖苏宏在这件事情上的用心——他把每个人的到达时间汇总成表,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接送,由于时间冲突实在无法兼顾的,他也会亲自编辑短信,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在下榻酒店的筛选上,廖苏宏经过反复地筛选、比价、谈判,最终将五星级酒店的入住价格压到300元/间,兼顾舒适度和性价比。他还去到厦门的周边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的瓷器生产重镇——德化,自费为老师同学们定制了此次行程的纪念品白瓷快客杯。
此外,在普通游学手册的基础上,廖苏宏结合自己在厦门多年生活的经验,将好吃、好玩的内容整理出来,专门制作了一个PPT攻略,名曰《厦门、厦门》,分享给其他人,让大家在学习工作之余,也能更好地品味玩读这座城市。直到今天,法大商学院的老师们提起那次厦门游学,依然还会津津乐道。
做一件事情,花的每一份心血,你的同学和老师,他们都是能感知到的。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这种肯定,对我而言就是最高的褒奖。
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MBA案例大赛也是廖苏宏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参赛队伍由MBA集中班同学作为主要班底进行组建,孙忠群老师、葛建华老师、宏结老师等作为指导教练全程陪同,定期集训,可以说为本次比赛倾尽全力。
在区域总决赛阶段,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北京赛区冠军,廖苏宏本人也取得了MVP的荣誉。全国总决赛阶段杀入四强后,惜败给了当时的东道主院校。
第二届全国MBA案例大赛
虽然廖苏宏对于这个成绩心存遗憾,但赛事至今已过去十年之久,他慢慢发现这次比赛对自己真正的意义,可能不是这一座奖杯这么简单,而是自己对待这场比赛认真、执着的态度。
当时我们拿了华北地区的冠军之后,吸收了一个P班的同学来到团队当中,他说,我到你们团队的时候,就深深地知道为什么你们能从校赛突围、拿到区域冠军,是因为你们团队的氛围。
直到后来历届比赛我都是用这个要求,用这个标准去要求其他的队员:你们今天代表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你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比赛。
现在的廖苏宏又以外聘老师的身份重返法大,他依然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够继续帮助现在参赛的同学们,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MBA案例大赛
集训缩影
人生啊,你在拼搏过之后就会发现,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种财富,它要远比你赚到多少钱更让人开心,我们作为参赛队员参加全国案例大赛的过程非常美好,这一段回忆,可能到60岁,回忆起来还是甜的。
03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但只要勇敢求索,一切便皆有可能
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是让廖苏宏真正实现人生转折的节点。事情缘起自时任法大外国语学院院长的李立教授,也是MBA集中班的英语老师,她在一次聚餐的过程中偶然向廖苏宏提议:“您可以考虑报考一下孙老师的博士。”孙老师即法大商学院创始院长孙选中教授。
李立教授的鼓励对廖苏宏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当时的他综合成绩常年稳居第一,而英语是绝对的短板——80分左右的成绩,在当时的班级里只能算是中下游。
考博士最难翻过的这座大山其实是语言关。正是因为她是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她的鼓励使我觉得我有可能实现这件事。而且她愿意把自己的肯定给到一个英语成绩并不算优秀的学生,也能充分看出来,法大的老师们在看待学生的评价标准上是很立体、多维的。
自此之后廖苏宏就不断收到来自各位老师们的鼓励,孙选中院长对他也寄予了充分的关注。博士招生网站开放申请的当天,他面对博招网的首页迟迟没有动作,内心依旧在挣扎犹豫,就在此刻,改变他命运的一通电话响起,孙选中院长的声音沿着电波清晰地传来:
“苏宏,博士招生网站已经开放了,你可以报名了。”
语言比理智快一步为廖苏宏做出了抉择,他回答道:
“孙老师,我已经填写完了,马上就点提交,要交费了。您放心吧!”
话已落地,那就迎难而上吧。
从申请博士到毕业答辩,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廖苏宏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不适合学习了。最终他用了四年半的时间攻读完博士学位,并且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正式的大学教师,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带给他生命的一种“质变”。
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特别感慨,因为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博士;而在我博士毕业的那一刻,我发的朋友圈是:没有想到这一站,停留了这么久。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时间积累,让我跟政法大学有了不解之缘。
后来每一次回到法大,和学子们分享交流的时候,廖苏宏都告诉他们:你并不需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自卑,每一个人都是上天最疼爱的那个孩子,你都是最优秀的。把你的擅长做到最好的时候,相信你的领导、老师一定会看到。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廖苏宏聊起自己的恩师孙选中教授、班主任肖富荣老师、还有在各个阶段指导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们,感谢的话总是倾吐不完。
我硕博阶段的导师都是孙选中教授。他给我的帮助一定是最大的,没有他的肯定,我没有办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肖老师和我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甚至在毕业后,当我的家庭遇到了特别大的困难,肖老师号召很多班上的同学来帮助我度过困难,所以我很感谢肖老师以及我们一个班84位同学,他们真的很棒。
回首这么多年在法大商学院的经历、与老师同学们的感情,廖苏宏感慨万千。在他看来,中国政法大学的韵味不是酒香浓烈醉人,不是汽水清冽刺激,更不是咖啡浓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