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故事之热爱与责任|港大EMBA环球班开班活动
-
香港大学EMBA环球班已经正式开班,3月27日、28日,新学员们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香港故事”模块。“香港故事”为港大经管学院EMBA项目首次为新学员设立的开学课程,为期两天,邀请了四位港大著名教授,从历史、文化、经济、法律四个维度,为环球班学员剖析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月27日进行分享的是张学义基金中国历史教授徐国琦教授和港大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黄心村教授,学员们饱享人文盛宴后,3月28日迎来了“香港故事” 模块的第二天,香港大学港大首席副校长、经济学讲座教授及黄干亨黄英豪基金教授(政治经济学)王于渐教授首先进行分享。
王于渐教授在经济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早在1987 年,王于渐教授就创立了香港经济研究中心,大力推动香港经济政策问题研究。同时,他还在《信报》及《南华早报》撰写每周政经评论专栏,以犀利的观点和专业的分析,解读香港乃至全球的政经局势。在香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尤其是住房、土地和经济政策方面,王于渐教授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长期研究香港住房问题,主张在公营房屋政策中引入更多市场机制,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他的观点包括支持公屋租户“租者置其屋”(租住者以优惠价格购买所住单位),优化土地供应机制等。他聚焦于产业、房屋、劳动力和人口的政治经济以及香港深层次矛盾研究,并出版了《香港深层次矛盾》、《香港长远房屋策略和港人港地》、《香港奇迹已经幻灭?》等多部著作。
在公共事务方面,王于渐教授历任多个政府委员会委员,参与政策咨询,影响政府决策。可以说,王于渐教授对香港的经济研究极为透彻,而从他的研究中,又能看出对香港这片土地和香港人民的满满热爱,希望香港经济持续发展,每个香港人都有钱赚有屋住。他从香港经济转型史讲起,为学员剖析香港人口、土地、住房与经济竞争的发展脉络。
香港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轨迹与内地紧密交织。汉朝时,李郑屋古墓见证早期人类活动。隋、唐时期,屯门、大屿山、青衣一带海域成为重要贸易锚地。王于渐教授指出:“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为香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交流的重要节点。” 这些贸易往来推动宗教传播与商业繁荣,奠定香港区域经济交流地位。步入近代,香港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并将其打造成转口贸易港,开展鸦片贸易。王于渐教授描述道:“英国人初到之时,香港海盗猖獗,社会混乱。” 寥寥数语,生动勾勒出当时香港复杂动荡的社会景象。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不幸被日本占领,经济遭受重创,这段沉痛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战争对香港发展的严重阻碍与破坏。二战结束后,香港迎来转机。在美国主导的多边开放贸易体系下,推动香港从转口贸易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香港凭借低税率、市场竞争、自由贸易以及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成功跻身亚洲 “四小龙” 之列。王于渐教授强调:“香港在这一时期精准把握外部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到了20世纪70 - 90年代,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油价上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口红利消失,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下降。而内地改革开放为香港带来机遇,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前店后厂” 模式形成,“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后,香港制造业敏锐地捕捉到机遇,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王于渐教授的话语,精准点明了这一转型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香港的发展进程中,法律制度和住房问题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对经济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王于渐教授着重强调:“普通法为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的住房问题长期制约着发展,且资助房屋的买卖交易自由受限,抑制经济价值,影响 GDP 增长。“企业在珠三角投资时,常常因房产相关问题遭遇融资困境,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王于渐教授的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住房问题对香港经济的负面效应。这也是他一直致力于房屋政策研究的根本原因。
新生感悟
港大EMBA环球班2024级A班学员、贝壳找房项目管理总监刘明英女士说:“王于渐教授以学理透视香港经济转型的脉络,深入分析香港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香港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曾深刻影响内地房企经营逻辑,未来对中国内地市场仍具有双向借鉴的作用。”
有了热爱,还要有责任。王于渐教授的从古代溯源,讲到近现代香港在贸易、产业转型中的起伏。香港的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社会治理的核心 —— 法治。作为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在香港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与香港的经济发展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港大法学院院长、陈志海基金人权与责任教授傅华伶教授为学员带来最后一个压轴的“香港故事”。
傅华伶教授是人权法、比较中国法及公法领域的研究专家,拥有西南政法大学学士学位、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约克大学奥斯古德霍尔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涵盖了中国人权律师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政治和法律改革的影响、反腐败执法的政治、公众正义与人民司法(包括中国对调解在内的非诉程序的使用),以及对过往数十年中国法治改革的批判性反思与评论。同时,傅华伶教授对包括香港的宪制地位,特别是一国两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立法等议题也有关注和涉猎。他参与了许多重要议题的合作研究,包括香港的宪法学问题辩论:解释学的冲突(2000年)、国家安全和基本自由:以香港第23条的审查为视角(2005年)、当代中国的调解制度(2017年)、中国面临的透明度挑战(2018年)和东亚社会主义地区的社会主义法(2018年)等一系列课题。傅华伶教授也是《香港法律学刊》(Hong Kong Law Journal)的中国法编辑,SSRN中国法电子期刊的联合主编,以及The Routledge Rule in China and Compare Perspectives 系列的联合主编。
傅华伶教授先以“法治是一个形式概念,可以独立于法律本身的道德内容存在。根据约瑟夫・拉兹的观点,法律应当清晰、公开和稳定,具有前瞻性,司法应当独立。”这一观点让学员理解法治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石; 而朗・富勒提出,法治涵盖普遍性、公开性、前瞻性等八项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是程序要求,还具有道德价值,能促进法律体系中的互惠与尊重。让学员们认识到法治在不同政治体制下存在的可能性与基本要素。
谈及香港法治的发展,傅华伶教授分享道:“香港曾是一个高度腐败的城市, ICAC在打击腐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句话简洁有力地概括了香港廉政建设的重要历程。曾经的香港腐败猖獗,1974年廉政公署的成立成为转折点。它独立于警察系统,直接向总督(行政长官)报告,凭借丰富的资源、精英化的团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成功扭转局面,实名举报比例不断攀升,有力推动了香港社会的廉洁化,成为香港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香港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发展与之相互影响。曾经,香港人口流动性大,“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过渡性人口占比高,直到 20 世纪 60 - 70 年代,人口逐渐稳定,香港人的身份意识开始觉醒。这一时期,香港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GDP 和人均 GDP 稳步增长,出口总值上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媒体行业也日益繁荣,这些都为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法治的构成要素来说,傅华伶教授强调:“独立裁判和有效执行是制度的要件。”法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独立的裁判机制和强有力的执行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香港法治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比如存在规范领域和特权领域的二元结构。傅华伶教授提到:“规范领域是脆弱的,受到特权领域的支配。主权权力存在于特权领域,决定了两个领域之间的界限。”展望未来,香港法治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上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治理念和实践差异,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冲击,都需要香港积极应对。
在本地,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提升法治水平成为关键。同时,香港法治与经济发展、民主自由、社会稳定等因素紧密相连,未来需要在这些方面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
香港法治的发展是一部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从曾经的腐败困境到如今相对完善的法治体系,每一步都来之不易。而未来,香港法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治理念、实践模式相互碰撞、交融,这既为香港法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机遇,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才能不断推动香港法治朝着更加公正、完善的方向稳步前行,让法治成为香港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坚实保障。
新生感悟
两天 “香港故事” 模块落幕,为首期班学员的学习之旅拉开了全方位、深层次且很特别的序幕。
港大EMBA环球班2024级A班学员、贵州景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陈才旺先生分享到,“王于渐教授剖析香港经济转型中人口、土地与住房难题,傅华伶教授解读法治建设,二者让我深知香港发展的挑战与法治基石意义。”
港大EMBA环球班2024级A班学员、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玉玲女士体会到港大EMBA的香港模块确实有料。课程从历史、文化、经济、法律四个实打实的角度,把香港这个国际都市的发展逻辑讲透了。这种系统性的拆解方法,在商学院里很少见。徐国琦教授讲历史不是罗列年代,而是带我们看香港怎么被国际局势推动。比如鸦片贸易怎么影响港口定位,冷战时期又怎么成为特殊窗口。王于渐教授更擅长用数据说话,从七十年代的制造业占比,到现在的金融服务业数据,把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理得清清楚楚。听同学们说前两天陈志武老师的讲座,和两个圆桌论坛也十分精彩,打破了信息差,又有很多猛料。我因工作原因错过了,准备找机会在未来的课堂中找陈志武老师开小灶,不留遗憾。
港大EMBA环球班2024级A班学员、上海五指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恩先生感叹到,身处香港大学 EMBA 环球班,开启的不仅是知识之旅,更是思维重塑之路。起初对香港历史、文化、法律课程稍感陌生,可深入学习后,才惊觉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了解香港跌宕起伏的历史,看到它如何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为国际大都市,让我领悟到企业转型需顺应时代潮流,正如制造业从粗放走向精细。沉浸于多元包容的香港文化,懂得产品设计要贴合不同地域人群喜好,为拓展海外市场觅得灵感。研习香港完善的法律体系,明晰合规经营是企业远航的压舱石,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合同法规,为品牌发展筑牢根基。与背景各异同学交流切磋,深感此行拓宽视野、积蓄力量,定能助力我在科技领域攀上新峰。
接下来,港大EMBA环球班的学员们将系统学习为他们全新设计的课程,以商科通识教育为桅,以科创前沿课程为帆,以海外模块为劲风,踏上他们的环球视野之旅。学习的历程与出海的历程一样,“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内容来源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