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信华:洞察变局,努力发现商业本质|长江MBA20周年
-
18年前,刚从长江商学院MBA毕业的俞信华踏上了从制造业到创投圈的转型之路。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独到的投资眼光,他从创投公司基层一路拼搏至头部投资机构IDG资本合伙人,还成功跻身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榜单。将无数创业者的设想转化为现实,这给他带来满满成就感。
卓越的投资人无一不拥有一双冷静而敏锐的慧眼,这是在阅尽成千上万个项目和无数创业者后磨练而成的。他们经历了诸多风险重重的交易,已然游刃有余。在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当下,投资者们愈发敏感,但俞信华始终看淡得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不断寻找机会。
两次选择到长江就读,俞信华将长江“取势、明道、优术”的校训融贯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努力探索商业的本质。作为长江MBA2004级的校友,俞信华曾在这里走出迷茫、找到前行的方向,由此进入了IDG资本,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如今,他鼓励那些希望踏入长江MBA的同学:“勇敢去迎接人生中崭新的冒险。”
以冒险精神,开启未知领域
1997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俞信华便加入了上海西门子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彼时正值中国无线通讯发展黄金期,随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他也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勤奋,一步步升职到公司市场部门经理,未来的发展路径清晰又稳定。
但俞信华却觉得这样的生活让人害怕,“人生一眼就望到头了。”机缘巧合,在长江MBA2003级校友Rickey的帮助下,他坚定信心寻求改变,成为长江MBA 2004级的一员。
当时长江商学院才创立两年,还是一家极为年轻的商学院,而MBA更是只有一届学员。但俞信华认为,一个全新的商学院所聚集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都会更具备冒险精神,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的确,他的同学中,不少人都是拒绝了多家国内外名校的offer而选择了长江MBA,因为他们都怀着一种“发展自我、共铸长江”的信念。
回望这段求学经历,俞信华感慨,人生在30岁左右正是去重新理解社会和自己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用时间和更大的决心去发现自己,发现机会。当时来读长江 MBA 的同学们大多都是迷茫的,满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自己的不确定,所以才敢放弃了全职工作来读书。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能够重塑自己,放下过去所有的包袱,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我适不适合做别的?外面有什么新的机会?俞信华在读MBA的一年里找到了这些答案,然后笃定地踏上了投资之路,再也没有动摇。
2005年,俞信华从长江MBA毕业,勇敢跨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了全新的投资行业,加入了IDG资本。这次转型并不容易,他开始要每天处理不同行业的大量信息,上午接触的是能源领域,下午就是机器人领域,晚上是材料领域,而交流的人也是来自各地各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但对新技术的热爱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存在感,是真正激励俞信华长期坚持白天会议排队、深夜挑灯学习的持续动力。将众多创业者的创新设想变成现实,这种成就感是在投资之外的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这一做就是18年。
洞察变局:投人,投未来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俞信华凭借的不仅是独到的洞察力,还有坚决的执行力。前期大手笔的投资布局背后,必须有充分的决策依据。在早期布局LED行业时,俞信华和同事们仅在LED行业研究这一项上就花了至少半年时间,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和企业,探究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以及产业链条的发展态势。
作为IDG资本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领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俞信华和他的团队先后投出了行业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并跻身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榜。同时,在这18年里,他也跟随市场经历了各种乱象,对周期的潮涨与潮落深有体会。
俞信华认为,其实大部分人是不适合做投资的,因为投资并不只是单纯的财务数据分析、投资回报测算,更多的是对人性、对未来趋势的把握,所以大多数人可能需要花5年、10年甚至更久去看透这一切。在他看来,恒定的有几件事:
第一,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投资要投人类进化的方向”。比如当年投互联网,是因为那是一个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那是面向未来的。
第二,投资归根结底是在投人。当企业到一定程度,逐步进行团队化、制度化时,“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在这个各种商业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各个行业的趋势加速变化,投资人的脚步也必须并驾齐驱,同时要保持看破得失的平衡和洞若观火的清醒。在当下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俞信华仍然保持信心——在变化的时代,不管是产业、技术还是社会结构的变化,都将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但这要求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除了专业能力外,更应该具有足够的决心、心胸开阔、有持续学习能力、有底线和契约精神。
人类是最复杂的生物,无法用数学模型标准化评估。但这些基本素质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
对于新能源产业,俞信华认为,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确定性以及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的担忧,该产业在未来10年甚至30年将持续保持确定性方向,当前更多是一个阶段性的调整。而对于当下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产业,他觉得过去的发展呈现出年度逐步推进的趋势,但未来这些变化可能会以季度甚至月度的速度发生,发展速度比大家想象得更快。其中,人工智能最大的一个惊喜点可能在于它在新材料,生物合成、制药等需要大量实验和模拟领域的应用。
如今身处全球创新浪潮中,俞信华看来,与此前企业家更关注理顺供需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以及信息获取关系不同,对于下一阶段的企业家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提升生产力,真正理解技术对商业和未来发展的作用。他强调,下一代企业家需要保持对未来知识和技术的认知和尊重,同时具备更多的创新精神。
在长江贯穿学习,努力发现商业的本质
俞信华觉得,就像投了一个企业的A轮,如果这个企业感觉对,自己就会愿意再跟B轮。在长江,他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企业,与各个领域的顶尖教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读书的五年、十年之后,他对当初学到的东西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从长江MBA毕业15年后,他在2020年再次以学生的身份回到长江,入读长江DBA(企业家学者)项目。
俞信华把在长江贯穿始终的学习总结为一句话:
努力去发现Nature of Business(商业的本质)。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Nature of Business可能就是“道”层面的东西,这种底层思考逻辑,帮助他跳出“课程”,研究底层逻辑、培养商业的感觉,这是他认为长江对他帮助最大的地方。
俞信华给长江MBA的同学们总结出三个特点:坚韧、具有冒险精神、有极强学习能力。他十分珍惜这种纯粹的、不为商业目的的坦诚交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成长。时至今日,俞信华每两三个月还会和当年的MBA同学们聚一次,共同讨论对产业的理解,对未来的理解,他觉得这是会持续一辈子的活动。
俞信华期待看到长江MBA的未来20年。他鼓励即将加入长江MBA的同学们选择它作为人生中的又一个新冒险,也强调,读MBA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安静下来。因为大多数读MBA的人都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和自己,实现对自我和未来方向的重新定位和认知。因此,特别需要能够放下一切束缚,真正重新思考人生和未来的同学们。
俞信华深信,人生的意义需要在不断挑战中得以丰富,而只要持之以恒,任何事情都有70%的成功概率;若注意调整思路和方法,失败的概率会更低。因此,他要做的就是——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他希望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里投出更多的好公司,让中国能够很好地走向更自信、更强大、更自由、更开放的下一个阶段。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MBA ,侵权立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