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生活

工作这么久为什么还要读MBA?先带你看看这部跟拍3个阶层长达6年,豆瓣评分9.0的国产纪录片​



英国有个很火的系列纪录片《人生七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该片由一位1941年生的导演50年全程掌镜,记录下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家庭和阶层的孩子的人生轨迹,从7岁到63岁,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老人,观众以上帝之眼,俯瞰他们的百味人生,让人唏嘘。导演试图通过本片讨论原生家庭和教育对个人人生轨迹的影响。


巧合的是,国内也有类似的纪录片,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0分。拍摄这部《出路》跨越六年时间,导演郑琼用镜头跟踪了三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梦想的青少年,记录了他们从学校到社会,因原生家庭的不同,最终划定的不同命运轨迹。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典型的三个阶层


甘肃大山深处、穷乡僻壤之地有个小村落,一条路、一口井和一间教室是这个村落的全部基础设施,这里就是主人公之一马百娟的家。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全家一年的总开支不到50元,对于2009年的马百娟来说,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打工,每个月赚1000元就是她最大的梦想。


把目光聚焦到武汉的一个乡村里,父母都是农民工的徐佳比马百娟有更多的教育机会,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和格局,但有非常朴实而清晰的观念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带着父亲去世前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徐佳复读3年考上了武汉工业大学,是本片里唯一可见的靠教育打了翻身仗的一类人,而徐佳这样的小镇青年也是整个国家最普遍的群体;


出生北京,从幼儿园到高中,上的都是顶尖学校的第三位主人公袁晗寒,2009年16岁的她很迷茫,因为厌学而辍学在家,宽容的父母对她没有过多的期望,完全尊重她的选择并全力支持她的各种想法:做商场导购员、拿着父母给的资金开酒吧……


虽然从影片之初,三个少年同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无瑕,都带着少年人的懵懂和期许,但三位主人公家庭背景之悬殊足以让我们预见,家庭的差异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他们的差距一点点拉大。


“穷人恒穷富人恒富”是否是不变的真理?


看着2009年少年时期的三位主人公,也许我们曾猜测山村女孩马百娟是不是考上了大学,小镇青年是不是混的也还不错,迷茫的北京女孩袁晗寒这么早辍学是不是混得很差?


看到最后发现错了,马百娟在父母的安排下辍学,未成年嫁人生子。辍学是因为家里买了房子,未成年嫁人是因为父亲认为那是女孩子唯一的出路。而心智尚未成熟的马百娟也是这么认为的。到此,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马百娟基本把自己的生活定型了,也许,她会按照母亲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她的下一代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小镇青年徐佳大学毕业后像大多数人一样迷茫,没有目标得投递简历,凡是录取他的公司他都小心翼翼去面试,不敢浪费一次机会。后来经过努力,在武汉打拼并成了有车有房的新中产,和大学时交往的女友结了婚,生活圆满幸福,过上父辈们渴望的生活。


北京女孩袁晗寒开的酒吧没多久折腾倒闭后,19岁时去了德国就读艺术硕士。三年后回国,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当上CEO。她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漫不经心,在试错之后主动回到读书的正轨。这个一心向往自由的都市女孩,优渥的家庭环境、开明的父母,为她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由的选择、更多可以施展的空间。


其实我们看到了穷人恒穷富人恒富这句话,并不一定是真理,徐佳就是很好的证明,他是片子里最能看出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案例。虽然原生家庭未能给他提供更高的平台,他也还远未达到袁晗寒当下的生活,但是相信下一代的孩子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看完影片,我们发现影响一个人前途的因素有很多,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等,但是首要因素绝对是教育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如果徐佳能考上更知名的学校,大学时能有更加清晰的规划,也许他的眼界、格局、经历和从小条件优渥的袁晗寒相比已经并没有太多的差距。如果袁晗寒后来完全放弃教育,她的生活也将不会太轻松。


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很重要,而教育的意义更重要。如果你觉得,对于25岁+年龄的我们来说,教育、名校和改变人生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对华章老师来说,做MBA辅导,看着这么多人改变人生:从对未来迷茫的状态到充满信心,从职场的“青葱”到受人敬仰的高管,我们无法不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做MBA辅导的决心。为了给更多人提供获得教育和资源的阶梯,十八年来如一日,我们一直在坚持,希望有意向读MBA的同学前来咨询。






——相关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留言框:

北京翰章(华章)|MBA提前面试|翰章(华章)MBA|MBA辅导培训|MBA报考条件